中共辽宁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字体:   打印本文
刘维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奋力开创山东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9日来源:山东省编办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对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机构编制部门必须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乘势而上、顺势而为,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着力深化行政体制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为山东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坚持学思践悟融会贯通,切实增强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深刻领会新思想新方略,正确把握机构编制工作方向。党的十九大的最大贡献、最大成果,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机构编制工作是配置党的执政资源、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新思想为工作统领和根本遵循,就是要更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定不移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深刻理解新思想“8个明确”的主要内容和“14个坚持”的基本方略,用心领悟蕴涵其中的丰富内涵、科学指向、战略重点,将机构编制工作放到“四个伟大”新使命中谋划,放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推进,进一步登高望远、提升站位,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以新思想引领新目标、谋划新思路、确定新路径、推出新举措,把新思想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到改革管理工作中。

(二)深刻领会新目标新征程,科学谋划机构编制工作布局。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描绘了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作出了重大部署。在新征程中,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配合推进国家监察、科技、卫生、教育等体制改革,责任重大。要进一步向“两个一百年”路线图对表对标,紧跟新时代战略安排和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与“两个一百年”整体进程紧密契合,切实跟上趟、给上力、使上劲;进一步向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对表对标,坚持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体制改革上用力,使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充分调度执政资源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向全面深化改革基本方略对表对标,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不断在行政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优化编制资源配置上取得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三)深刻领会新使命新要求,不断夯实机构编制工作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报告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进行阐述和部署。机构编制部门作为党的机关,要更加突出政治机关的本质属性,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勇担当、走在前、作表率。要强化政权意识,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主动在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配置上做好服务保障,从组织机构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的体制优势,协调好并发挥出各类机构职能作用,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党政群机构新格局。认真贯彻落实报告部署的全面从严治党重点任务,以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坚决落实主体责任,推出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思路举措,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自律敬业奉献的机构编制干部队伍,为完成新使命新任务奠定政治基础、提供组织保障。

二、坚持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不断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一)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再造行政体制“新优势”。行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党的十九大对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抓好三个统筹,着力打造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新优势。一是统筹机构改革。紧紧围绕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和切实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完善科学领导和决策、有效管理和执行的体制机制。按照同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综合设置机构,推进市县大市场、大农业、大交通、大城管等大部门制改革,最大限度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等问题,形成精干高效的政府组织体系。二是统筹省市县乡事权关系。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研究赋予省级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使基层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环境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更加科学合理,责任与权力、人力、财力均衡适当。总结推广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经验,出台深入推进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扩权强镇,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三是统筹重点领域体制改革。配合纪检部门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整合相关职能和机构,完成省市县各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配合推进审计、统计、环保、司法、科技、金融、文化等体制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改革发展活力。

(二)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围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力开展削权减证、流程再造、精准监管、体制创新、规范用权,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政务环境。一是“减”字当头,实现极简审批。按照“减无可减、放无可放”的原则,继续减权力、减收费、减证明。凡是能取消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原则上依法取消,凡是企业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以及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投资项目一律取消核准,全面清理各级涉企收费,逐步实现省级“不再审批”“不再核准”“不再收费”。坚决砍掉各类束缚创业创新的繁文缛节、证明材料,切实方便群众办事创业。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对未纳入负面清单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二是“管”字托底,实现精准有效。积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两单合一,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和职责边界,把政府该管的事管住管好。积极推进审批信息、监管信息、处罚信息共享,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强化信用监管、智能监管,不断增强监管实效。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大力整合执法机构,推进综合监管。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发展,出台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网约车、共享单车等监管办法,量身定做监管制度,探索包容审慎监管。三是“服”字提升,实现高效优质。围绕解决环节多、效率低、办事难等问题,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省市县乡四级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电子政务实行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实现“一网通办”“一个平台管数据”。以全省政务服务平台为依托,全面开展流程再造,实现企业群众办事“零跑腿”或“只跑一次”。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大力推动经济功能区和市、县(市、区)组建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在投资建设领域推行容缺受理,实行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多图联审、联合踏勘、联合验收、区域评审,实现全流程联审联办。在国家级功能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最大限度简化办证许可环节,提高企业开工效率。

(三)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激发事业单位“新活力”。事业单位是政府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围绕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全面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促进提高公益服务水平。一是推进政事分开。按照中央部署,全面推开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明晰功能定位,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实现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强化公益服务。二是推进事企分开。区分不同情况,完善配套政策,全面完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动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增强转制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推进管办分离。改变以党政机关模式管理事业单位及其人员的体制,积极稳妥推进去行政化改革,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科研院所等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制定举办单位管理权责清单,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推进编制管理、人事制度、收入分配等改革,打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激发人才活力。四是加强监管。全面开展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行业务范围清单化管理,强化双随机抽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推进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

(四)聚焦优化党的执政资源配置,着力发挥机构编制“新效益”。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的新要求,坚持严控总量、有保有压、动态调整,实现机构编制资源的绿色配置。一是加大统筹管理力度。坚持此消彼长的原则,按照需求引领、基数不变、存量整合、动态供给的思路,探索跨领域、跨行业调剂编制,建立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事业编制省内统筹使用制度,打破地区、部门、层级间使用壁垒,把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重点保障基层一线和民生需要。二是加大创新挖潜力度。推进事业编制管理改革,继续探索高校、公立医院等单位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做好与实名制管理、财政经费、岗位设置、社会保障等政策衔接,激发人才活力。通过事业单位改革、清理僵尸机构、整合撤并机构、重新明确职能等措施,进一步核减压缩编制,优化事业资源布局。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逐步压缩编制保障范围,缓解增编压力。三是加大法制化力度。完善机构编制法规政策体系,推动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的法定化,健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等编制标准,提高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四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借势借机借力,将法规政策执行情况纳入党委巡视巡察、政府审计,积极做好跟踪问效和履职评估,开展控编减编、规范领导职数等专项督查,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进一步增强机构编制纪律的刚性约束力。

三、坚持从严从实的标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更加突出政治过硬,不断提升机关党建水平。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机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不断提升机关党建水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照中央和山东省委部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突出支部的政治功能,把支部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更加突出本领过硬,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党来一个“大学习”的号召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增强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八项本领的要求,大力实施机构编制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行动计划,采取党性教育培训一批、高校办班培训一批、国外考察培训一批、专题业务班培训一批、实践锻炼培训一批“五个一批”的办法,每年培训系统干部2000人次以上。定期开展机构编制业务“大练兵”,通过干部讲堂、报告讲座等方式,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专业化队伍。扎实开展第一书记扶贫帮包工作,组织开展党支部联系基层、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双联系”实践活动,让干部深入基层锤炼党性、汲取力量。

(三)更加突出作风过硬,凝聚务实担当创新的编办精神。继续转变作风、凝聚精神、树立形象。坚持开门搞改革,深入开展百家单位调研活动,主动到基层去、到生产一线去、到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去,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发展。加强督查落实,对重点工作实行目标化管理、项目化运作,建立工作台账,完善“闭环式”落实机制。持之以恒反“四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建设廉洁型机关。积极推进“智慧编办”建设,打造“精编简政”文化品牌,切实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树立机构编制干部的良好形象。

(文章来源:《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7年第12期)

【字体:   打印本文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